好奇心俱乐部2.0|如何在日常话题上更加深入

开始认识到把内容做深入是需要有意识去设计和学习的。

中午刚发完今晚面基那条推文,看到有一个人取关了。忍不住让我停下来思考一秒。

今晚发的是关于「休息一下」的周三面基日活动,放上了及格家宣言的书,希望今晚在面基的时候每个人可以分享一段文本,然后再去聊自己的经历。这个形式会跟之前有一些不同,我也是做了好多次面基活动才意识到需要主题的设计,让大家对聊什么有所预期,同时可以加入更多的互动趣味。比如带一本书来相认,比如先读书再聊天。

被取关后刷看到结绳志发的一篇《沙漠之网:内盖夫阿拉伯贝都因人中的残障、性别与聋人情谊》:聋人和听人一样,正在沙漠野蛮生长的以色列定居点里,寻找流动和支持的网络。我就忍不住对比一下:别人关心的是啥,自己做的内容是不是太浅了?倒不是内卷或者「休息一下」这个话题浅,而是这个话题只是一个噱头,并没有真正深入进去,只放一本《及格家宣言》实在是不合格。比如讨论内卷,这明明是一个可以非常深入,提供很多讨论素材的文本,我也可以在互动上有更多的设计。

接着想了一下自己和「附近书吧」的区别。虽然有时候觉得附近不接地气,缺少人味儿。但是不可否认它关心全球正在发生的事情,它关心社会议题,并且用一些专业化的知识支撑。它偏向于请学术类的,真正对一个话题有深入的理论讨论和研究,这得益于主理人的专业学科背景。

我意识到每一次面基日我定一个主题,我其实都可以借这个机会把内容做的更加深入。不是只是点到为止的想出一个主题就完事儿。但另一方面我最近意识到的是,专业很棒,但不意味着我一定要去请专业人来做分享,我自己可以去做专业相关的research,这是我可以主动做的,是否要深入是一个选择。

接着又想了一下自己和《二十面体》的区别,同样是在专业性上。刚才听bob讲他们最近安排二十面体在私人书房的一个读者活动:“安排在明室的原因之一就是随处可取的书籍。开始时每人发一《地图不是疆域》分册,然后在明室里找一本觉得相关的书籍或唱片。接着大家轮流分享,合力拼成一个即兴的讨论主题。”把《地图》作为新的线索,再做一轮新的发散和聚合,好棒的设计。《二十面体》的定位读者,真的是那种有智识上追求的读者,是真正关心内容的人。

我意识到这种深入是可以设计出来的,在流程上,在主动意识和思考上。我就意识到这个不是宣传问题,真的是策划问题,你从策划方面就要去思考,这个题目如何与其他内容互动。我需要学习:怎么把内容做深入。这是好奇心俱乐部2.0的课题。

附上跟阿坤的聊天:

憨, [Oct 27, 2021 at 12:03:37]: 看别人发的内容都贼高级 深入,我自己发的是不是太浅了
张健康, [Oct 27, 2021 at 12:02:13]: 所以要深入,没事的,慢慢来
憨, [Oct 27, 2021 at 12:03:57]: 比如讨论内卷 我觉得只放那本书是太浅了 刚看到有1个人取关了 呜呜伤心
张健康, [Oct 27, 2021 at 12:04:05]: 没事,其实专业性是很多东西的来源。未必要达到非常深,但至少要有自己的思考

其实接近日常性,对人对生活敏感,有人味儿是好奇心的特色,这也是我自豪的地方。但是我同样需要意识到的一点是,专业性是很多东西的来源,每一个日常都提供了一个你去深入和探索理解的机会。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*标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