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9|物质的精神性一面

最近有点迷这个,物质的精神性一面。也许是人类学非常的抽象,这学期从上而不得的food anthropology(最终没有修这节课因为和Teresa的课冲突了)开始,我就非常想探究香港具体的物质生活,以及物质生活的精神性一面。

说到这个,最近因为阿坤因为要来香港过春节,我在收集调研资料的时候看了好几本郑宝鸿写的书。最早在 Sealing 的 Gender& Space 的展上看到他拍的照片,后面知道他是个钱币收藏专家,再后来发现他收集香港的老照片,写香港的街道故事,写香港早期妓寨,都是非常翔实的照片收集整理。他就是典型的收集香港物质性的一面,这种物质被留存下来,无论是他拍摄的街道,他收集的街道和钱币的照片,妓寨的照片,很具体的帮我还原香港历史的变迁。

说远了,本来最近只是想从研究香港,在图书馆搜一本《香港味道》的书,结果走到大学图书馆四楼的TX区,感觉一下进了一个宝藏区,这里面的物质生活的研究我都好感兴趣!非常日常的衣食住行,每一个小小的切面,很具体的有人在研究,而且都离我很近。或许是对人类学抽象思考的一种补充,最近我对这种具体的物质生活更感兴趣了。虽然人类学本身不是关于这么具体的衣食住行,但人类学变成了一种关心日常的perspective,带着我重新去看待物质的精神性一面。

其实之前我在深圳图书馆也看到过这种生活工具的区域,之前看可能就是纯粹把这些作为生活工具书。不过最近更有意识在思考这些物质生活的精神性一面。比如今天去旁听半节食物人类学,就是这个小小的吃的怎么串联起大大的人的社会历史的变迁,一盆菜怎么和族群,和人和人的沟通交往方式联系在一起的?这些生活的日常面向就这样以小见大的和更大的事情被联系在一起。虽然被放在工具区,但是这里的书实在都太有趣。

我今天借来看的几本书:

  • 《住居的水與火:廚房、浴室、廁所的演進史》
  • 《中国米食》
  • 《a traditional taste:一趟保存及记忆香港饮食文化的非凡之旅》
  • 《时装设计参考资料手册》

总之就是非常日常的,但是又打开我对生活各个方面的具体理解的一个区域。这种和具体的物质生活的互动好有趣,物质的有形的,触摸和互动也是非常具体的。当我在看其中一本食谱的时候,我脑子里甚至就在自动加工和想象我在灶台上做的样子。

刚才跑到了四楼两趟,每次去都觉得很有趣。我正式宣布!最近把这里作为的特别保留区域,当我读reading读累了,我就要来这里激活一下自己。重新触摸一下具体的生活。借助具体有形的生活,来展开精神漫游。

和具体的物质生活的互动,对人类学思考的补充。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*标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