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番|「自我关照」的日常实践

离开学校后学习还在继续。

或者说,如何把学校得到的那种丰富和刺激如何转译到更长期的日常生活里?把它转译给身边我爱的人。读书前有一个模糊的方向,我现在正把它变成越来越确认的长期研究方向。我的研究和日常实践都会围绕这个方向展开。

这一年我最喜欢的理论之一是「care」,一面是福柯提的「care of the self」,一个被哲学史长久遗忘和边缘化的概念,但帮助人作为一个伦理主体,重新立住自己,我把它翻译为「关照」;另一面则是摩尔、凯博文等提的「照护」,即 care of each other 。我还很喜欢来自古希腊哲学「cultivation」的概念,除了指粮食或植物般被栽种与收获,也指人的「培育」

理论虽好,但实践很难。

事实上,我发现我连最基本的「自我关照」都很难腾出时间。我恰恰是那个充满斗志完成外界目标,而常常忘了将目光转向自己的人,这一年,太用力的想要赶上学习进度,肩颈越来越硬,脖子常年酸痛。我身边的人情况也不乐观,坤的手腕因为常年对着电脑患上了腕管综合症,每天回家瘫在家,喊的最多的一句是:实在太累了。大环境中无处不在的暴力和压迫,带来的不仅是身体的劳损,更严重的或许是被驱赶着追求外部指标带来的人的自我疏离问题,以及内心越来越空,越来越被焦虑填满的摇摇晃晃的的自我。

磨损的身体,以及磨损的生活,亟需一个地方安顿和整理自己。重新寻找我们自身的中心点,重新关照自己。这个过程就像给自己上油。摩尔将 care 的过程比作「修补」,而和同伴一起搀扶着作伙修补(shared doctoring) ,学习照顾自己,照顾彼此继续走下去。或许生活就是,修修补补又三年。

新开一个专栏,作为大憨的修理疗养院。研究和售卖生活修补技术,简而言之即包括各类「自我技术」(technologies of the self) 和「照护实践」(care practices)

这些到底是什么?从下周的「颈椎病工作坊」开始期待吧。

(一个活动预告)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*标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