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金色的,金光闪闪的」
@2023.4.13
昨天小羊问我。
“有什么私密的小组分享论坛呀?”
“做什么用?”我问她。“想有一个地方和朋友们一起写点东西,还有跟常彼此分享看到的好玩的内容。你之前不是跟我说竹白吗?但更日常的场景是我和朋友们分享很多微博、知乎或者别的地方看到的好玩的信息,我们会有很多对话。也会一起写一点日常生活里发生的事情,想把这些分享给朋友们。” 她拿出pad,给我展示她和朋友们豆瓣小组。他们曾经用一个私密的豆瓣群组,但豆瓣因为不传谣把私密群组全都注销了,现在这个和朋友们分享的群组是可以被检索和公开的,不太方便。
“就像一个共同的小号。”小羊说。
我大概扫了两眼他们互相分享的内容,有喜欢的电影、想读的书、拍的照片,给对方带来一些新的视角,更重要的是,彼此夸夸夸!分享信息的行为更像是一个彼此关心,给对方支持的过程。这个地方像是留下一段关系的痕迹,一段时间关注和思考问题的痕迹。
之前和小羊一起上课,我总会看到她拿一个神秘小笔记本在写写写。后来她告诉我,她不是在写老师讲的内容,而是在写自己当时脑子被激发想到的东西(即记录自己的神游内容)。可能是被刚才某个课堂内容刺激,又可能是昨天跟朋友的一段对话。
”我觉得我想的这些东西很有价值,我要把它们都记录下来。“”这是我的思想史“,她向我炫耀她已经写了7本笔记了。
看小羊和朋友们日常对话对她的激发和情感支持,很是羡慕。这一年课程太紧张,除了课堂的每天正式教学,赶reading和作业,其实我没有时间去建立太多日常的对话。击中了我第二学期在香港的一些孤单的感觉,其实我非常需要,但又没有时间参加社团和发展太多关系。(小羊评价MA和本科生相比犹如丧家之犬,学校和书院也不会管你,同学更多是上课才见面)
wanni 说你有每日课堂的学习,已经是一个高频的信息碰撞了呀。确实,但昨天提醒我的是,课堂外每日生活里,这种朋友间日常分享和互相刺激同样是教育很重要的一部分。如果人与人是isolated,知识吸收的效率也会大打折扣。(不是把人作为工具收集信息,而是人就是目的本身)。记录和一群人的日常的所思所想,在这里开始关照自己。但这种互相观照,必须基于关系的前提。即愿意对彼此投入关心和精力。
信息分享和关系的互相支持是缠绕在一块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