重返学校06

每次上seminar最让我紧张的是,教授说完一个case以后总是留出大段的空白,停下来看着我们,any idea/question?

我看着她,脑袋也是一片空白,可是我这会儿什么想法也没有啊!

昨天人类学导论的专题是Ecological Anthropology。在进入reading讨论之前,教授给我们讲了一个案例,解释什么是region和ritual。她的解释大意是说“ 在原始社会 ritual 一个是调节器。原始部落因为资源是有限,要去平衡人口数量、猪的的数量、土地和食物等种种变量,,可是原始人不会想着从生态学角度去思考这个问题,而是会把它内化为一种仪式。比如当猪已经太多了,开始入侵人的菜园,当女人开始抱怨,男人会聚集起来开会,决定什么时候在全村举办盛宴,杀猪敬神,这种feasting里通常又会有fighting…以达到人、猪数量的平衡….“好,就这么一个例子,听完老师问我们有什么感受。

我听完点点头,是啊,原来可以这样去解释。可是我有什么问题吗?一时问不出来。

坐在我右边的Lunar很快举手,她提的问题是:这种解释确实有些道理,可是把ritual这么解释好像太功能主义了,难道ritual就没有别的价值吗?除了功能性价值,情感价值或者别的呢?她问的是“ does it have to be this format?”

我就惊讶这种问题是怎么想出来的。我还在理解和接受教授的解释,但是我不会一开始就反向去想,难道一定是这样吗?这个解释是对的吗?我问lunar她的问题是怎么问出来的。

“这就是一个互动和对话的过程。那个知识不是一个external的存在,你去把它fit in存在你的脑子里。因为我们每个人都不是一样的,我们不是机器。这些解释是一个既定的fact吗?它不是啊,它也是别人建构的。你在读的过程中产生联想,关联到自己的经历跟它interact以后,去看看这个解释里符合和不符合你的经历的是什么,在这个过程中你就是在和它对话。”

知识是对话的过程。她用的词是“inner dialogue“。或许整个大学教育教的就是「对话练习」。

我想我对seminar的这个空白感到紧张,是对这个对话的邀请不自信。语言上的不自信是第一个障碍,更难的我经常都会觉得自己的问题很傻,或者感受不重要,不敢举手。我跟reading作者的关系是平等对话的关系吗?对于人类学还是初学者的我来说,我的想法重要吗?
我接受的教育很少会空出一个空白,老师什么也不说,只是问 what’s your idea?

也许先空出这个空白是第一步。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*标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