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录如坐针毡的一节课。
昨晚是专业必修课:anthropology introduction,也是我第一次感受大型seminar。lecture是老师主讲课程,tutorial一般是学生主导的小组讨论,seminar则是老师主导的研讨会。
每节课都有课前reading,这节是25页Malinowski 在西太平洋的田野自述介绍。我花了1个晚上的2个小时,1个早上再加一个下午,只看了14页。还没有建立看长篇英文论文并且做电子笔记的习惯,一堆陌生的地名和新名词,前面看完了后面就忘,整篇文章我看的一知半解。本以为上课方式是老师带着我们读reading,至少是带着给我们剖析Malinowski的经验和方法。而且这是第一周!大部分教授都是吹水聊天介绍课程概览,reading应该只是辅助材料吧?
结果,整节课就没有「教授」(动词)的环节。她上课方式是:好,大家读完了吗。今天我们来说一说:what surprise you the most in this reading? 惊奇的感觉很重要,第一遍读让你感到惊奇的东西,第二遍就没有了。所以今天我会把大家任何惊奇、困惑的点记录下来,作为第一节课的开始,后面深入的学习看能不能回应这些惊奇。
整节课没有带读,没有讲述,就是举手讨论自己的发现,教授记录在黑板上并给予回应,适时抛出下一个问题,一个问题一个问题的引导。对于文章很不熟悉的我,我既无法回应老师,连同学说的在文章哪一部分我都找不到。
不用说,我全程是lost的。
才意识到seminar是怎么组织的,或者说才意识到研究生学习的方式:读reading,做comment,写review,然后课上discuss。如果没有前面的环节,上课就是一脸懵。重新翻每门课的syllabus对学生的要求:keep up with the readings and come to class prepared to discuss them. Exchange of ideas is the foundation of learning。
还有一门课写明20%评分就是“post questions and comments on reading”,原来提问和评论这么重要。问出一个sharp and relevant的问题并不容易,一个消化材料的过程。整个课堂就像是用那么多不同的人去消化这个材料,每个人经历不同,消化的方式也各不相同,然后在课上尝试吐出一点啥并交换。(一个分布式学习
昨天看大家纷纷举手讨论,有一种被抛在后面的感觉,很气。好想回应!前两天说了要做active thinker,结果在讨论中完全无法respond to others。下节课可不能再这么丢脸了!
做一个负责任的学生,从好好读reading开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