热闹的结婚筹备及公告朋友们之后,生活恢复了往常的平静,这平静对我很珍贵。生物钟好像一下子就可以切换到早起状态。 其实整个月的起床计划都很荒废,因为晚上睡觉时间不定,剪片导致生活不规律,几乎一个月都没有在预定时间起床。每天一睁眼就要去上班了,心里满是不情不愿,觉得生活不受自己控制。
这两天好了,六点半起床又变成了不太勉强就能实现的事儿,两小时早上学习时光。
正如我开始 appreciate 长期关系一样,长期固定的生活习惯对我变得重要,就是对每天什么时间点儿该做什么,可以去做什么有固定的期待,一切都是到点自然而然的,又是正向反馈的。昨天北京的前同事给我打电话说想换工作,我们讨论节奏太快太趋利的一线城市生活就像没有耐心的种菜,长了5公分就匆忙拔出移栽,没有一个稳定的长期的环境慢慢的自己成长起来。我们需要的稳定更多是一种心理上的健康需要,允许自己长期慢慢的长。
说回到俱乐部的下一步,停了两周以后重新看手头在做的事儿就像是突然抽离了出来,有了一种陌生的眼光。对于一个散漫的组织来说长期、稳定、日常的工作是什么呢?我发现走着走着就容易忘了到底在做啥。最近的精力很分散、写文章、做活动、跟人聊天尝试记录大家的生活状态,事情各做各的没有穿起来,整个俱乐部的内容输出是散的。昨天有新朋友加我聊了下她对于社群的需求:
- 想认识新朋友啊 还有看看我这个年纪还能怎么生活 找找出路
- 光看公号也不能知道别人咋过日子的呀是不hhh 还是得聊天 一起去干点啥
- 或者说就是认识一些能够共同拓展生活边界的人
- 可以一起做一些各自能够有所贡献的事情/项目,对一些社会空间或者组织或者个人产生影响,可以一起发现一些本土的隐藏宝藏,可能是人或者一个生活空间,可以一起就当下正在发生的事交换想法,一起呵护一下好奇心跟探索欲啥的
- 我感觉workshop啥的可以多搞,想法跟行动可以同时发生
- 肯定多样化输出的好 活动算一种输出
以下是这几天思考的一个梳理:
俱乐部核心主旨的再明确:个人的可能性,一个个体可以在当下社会里做些什么(自省有好奇心的年轻人是怎么过日子的),建构每个人的个人叙事。简而言之,记录沉默的或者被忽视的个体的微观努力,从这些个体的变化观察到整个社会的一个变化。好奇心俱乐部的内容其实目前在做的三件事,彼此之间是相互串联的。
a. 一人公司的实践( 提供关注的信息/话题)
主要是目前在做的「独立推荐黄页」系列,关注我自己非常关注的个人独立工作者。他们往往一个人是一个品牌或一个公司。对于读者来说,看到别人跟你一样的生活/相似的条件或境况会有有亲切感或关联性,而看到别人不一样的做事方式又会带来好奇和新知。这部分因为没有一手的采访,更多我把我收集到的信息作为素材,延展我自己的观察、思考和讨论, 更多是客观的信息+我主观的思考集。这些对象也往往不在深圳本地,并不能直接带来个人经验的互动,但是在做事内容和方法上可以提供信息和话题。
从介绍人—> 怎么做事(做法、思路—>溯源类比,从单点在历史或现实中找到做事的参照物) —>讨论延展开一个话题(连接大家关心的公共触点)—>回到自己的生活里怎么做
b. 1v1的生活经验/ 思想笔记 (提供人的真实经验- 此时此地的自我叙述)
不同于客观的论述和分析,希望展示本地的邻近的年轻人人的一面,更多真实的关于过日子的细节。这部分之前用「和大憨聊天」系列在做,因为是直接跟个体进行交流,是个体直接表达出来的关于此时此地的自我叙述。比起上一part 的客观,这部分的主观有时反而更有启发性和连接感,这部分之后准备分成两part 来做,可能用声音或公开信的方式,刊登出来。
- 深圳城市生活经验(采访和收集不同年轻人在深圳的生活状态和经验)
- 群体思考笔记(最近你在想什么 / 你观察到周围的世界发生了什么变化)
c. 群体互动实践(a routine meeting day(提供人人交互)
除了线上文本以外,建立这个社群人与人具体实体的联系。人在一起才可以看到对方的小动作,对方的肢体反应,人与人之间的这种亲密感,这种亲密对一线城市疏离的年轻人维持健康的感受,健康的思考是很重要的。建立一种新的亲密感,一种新的交流感。
之前想用每周活动实在是太麻烦了,不如就每周直接时间见面吧。像hanna说的,如果不是单纯为了信息的输入输出,而是考虑到彼此的亲密感和信任度,那么团体的连续性很重要,目的是增加团体的凝聚力。准备把周三定成chatting day , 每周限时固定开放线下交流的窗口。好想法都是聊出来的。
最后记录昨天fish 回家给我打的一段话。
「其实你摸索出来的社群方向之一可以是一个智囊团(年轻人自助小组),大家彼此既是给主意的一方,也是需要主意的一方。很多人想要看其他人是如何生活的,目的之一是希望自己的生活多一些思路,但一个人能想到的有限。其实就像你和我,我们交谈,给到彼此的主意未必都会用上,但却可以启发思路,另外身边多个讨论的人,做起事情来也更有动力和条理。深圳的年轻人是属于想要做事情的类型,有想法,但普遍面临像你我这样势单力薄,一个人孤孤单单前行的状态。」
以上。